时至年中,利率市场化虽未有进一步进展,不过“风声”正逐步趋近。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对上证报记者称,根据前期高层相关会议透露出的信息判断,下一阶段贷款利率下浮下限有望取消,以引导银行将贷款投向中小、小微企业等领域。
周昆平预计:“但在存款保险制度落地之前,存款利率的进一步放开风险相对更大,因此会相对谨慎,不过在贷款利率放开之后,存款利率也会随之跟进,估计现在存款保险制度也已进入实际制定阶段。”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记者透露的信息与周昆平类似。不过,郭田勇说,除了取消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外,存贷款利率档次也有望简化。他还表示,也不排除存款利率上浮空间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市场人士预判利率市场化的下一步路径之时,6月下旬,央行也在时隔五个季度后,利率市场化再度被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独立提出,这被分析认为或意味着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脚步已经逼近。
业内人士通常将利率市场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6年-2011年,在这期间,外币存贷款、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完成,但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
2012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整则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也被视为实质性的改革阶段。
目前,这一实质性改革的启动已带来系列效果。李礼辉总结称,目前大型银行短期存款利率适当上浮,两年及以上存款执行基准利率;股份制银行短期存款利率上浮到顶,两年以上存款执行基准利率;城商行、农村信用社各期限存款利率均上浮到顶;外资银行长期存款不报价、不吸收。
这期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下降20个百分点至45%,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合计融资2.6万亿,同比增长69%,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银行存款利率分化,更具市场化特征。与此同时,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快速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企业融资成本相应降低,债券市场壮大为利率市场定价奠定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