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公募基金的各种创新此起彼伏,然而绚丽的创新陷入疲软的市场,基金行业整体停滞的局面并未见多少起色。基金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工具,投资者购买基金为的是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不是“尝新”,不能赚钱的创新对投资者毫无意义。
最近两年基金产品创新不断。去年有跨市场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短期理财债基,一时引领行业热潮,此后港股etf、跨国etf、定期开放债基、国债etf、黄金etf、定期支付、浮动费率、自动清盘等各种创新层出不穷。然而,这些创新终究抵挡不住市场的下滑,也未能改变基金不受待见的局面。
以短期理财债基为例。这类产品收益率并未有明显提升,打开申赎后就被大幅赎回,几乎未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跨国etf、国债etf、黄金etf、定期支付等也并未给投资者带来多少收益,甚至连国债etf也都陷入亏损。
这就如同坐火车。投资者想到达目的地,越快越好。但火车的引擎未变,只是在火车上的装饰、外观经常来个创新,而车速并未提升;当然,也有通过减少停靠站数来稍微提速,这却要你付出更高票价作为对价。
这正如当前公募基金,以股市、债市作为主要投资标的,股市、债市相当于发动引擎,这个基础市场不但不加速,反倒不断减速。那么,基金再好的服务创新,也不能抚平投资者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只能说在基础市场不能雄起的背景下,除非是发展不依赖于股市债市涨跌的产品,否则小打小闹的创新都是浮云。
易方达基金总裁刘晓艳曾表示,基金行业是根植于资本市场的一棵树,资本市场的土壤是不是健康、肥沃,决定了基金带给投资者的回报是不是稳健和可持续。
当然,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创新,看上去确实取得成功,但仅是在基金销售中嵌入互联网,提升用户的投资体验,开通了一条新的渠道。但基金投资获取收益的本质并未得到提升,增利宝仍是一只普通货币基金,只是卖的场地不一样了。